刘文冬:一个移动通信运维服务人的大梦想

随着移动通信商用以来,仅中国铁塔就承建了165万座通信铁塔,中国基站数量超过全球总数的60%, “中国速度”让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引领全球。

数十亿网民享受到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生活背后,庞大的移动基础设施也让日常维护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第一代通信服务工作者,我们伴随着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成长,也在不断探索通信设施维护技术的创新。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用技术创新,走向全球更广阔的舞台,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贡献力量。”北京瑞岚卓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冬,这个在通信基础设施服务行业一干就是20年的通信服务工作者,在2023年的愿望非常质朴:用技术创新保障更多铁塔的正常运行。

提出智能检测系统 解决铁塔维护难题

2003年大学毕业后,刘文冬就入职到北京联通,从事基站建设和维护相关工作,一干就是20年。“我大学学的就是移动通信,算是专业对口。我们刚毕业那会,也正是中国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起步阶段,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见证、经历了中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在刘文冬看来,作为新基建的一个分枝,铁塔在过去20年经历了飞速建设向功能不断丰富的转变,铁塔的维护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过程。

开始阶段,铁塔的维护就是人工巡检,后来经过技术创新,有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检测手段。刘文冬和他的团队发提出的《铁塔安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不仅成功解决了铁塔日常维护的难题,而且还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把智能物联网技术引入通信基础设施维护中来,推动中国基础设施维护技术在全球范围的领先发展。

随着中国铁塔兴建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新的时代铁塔承载功能的不断增加,铁塔的维护和管理面临一些困难,如人工定期巡检的传统维护方式中,测量数据的人工误差,铁塔真实状况不能及时了解,铁塔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等等。

据了解,《铁塔安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具有实时、准确、灵活、安全、高效等特点,而且,这套系统通过工业级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检测铁塔物理状态改变,填补了业内通信铁塔精准维护的空白,使铁塔维护由人工、被动维护提升到自动、智能、主动维护的新阶段,最终实现铁塔精细化、预防性和智能性维护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流程管理系统通过专业化分工,最终变化成制度规范,极大的提高了运作效率,控制了风险。

当然整个研发过程也经历了不小的挑战。

“铁塔能否随时监控到是否上人,这个我们做过很多方案,但都不是很成功,这个问题对整个通信服务行业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智能监测系统的提出其实也是基于我住酒店的一次偶然发现。很多酒店卫生间的等都具备自动开关的功能,有一次我晚上进入卫生间,灯突然一下子就打开了,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想到,人体感应的方式或许能解决铁塔上人的监控问题,于是就开始了针对这种方案的不断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文冬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把人体感应的方式引入铁塔监控中,推出《铁塔安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这套系统采用物联网远程监测的方式,可以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铁塔的运行作业等情况,并且还可以根据铁塔所在区域、塔龄、塔型、气候、所处地理位置、维护作业情况等因素统计铁塔安全姿态运行情况,形成铁塔原始基本数据和物联网监测平台监测数据库,发挥技术防范在铁塔维护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的做好铁塔维护工作。

中国通信运维服务要勇闯国际舞台

“按照中国移互联网的发展需求,铁塔的数量不仅会不断增多,而且承载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这也对日常维护提出更严苛的考验。” 刘文冬表示,当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之际,铁塔维护这种对人力需求非常高的工作必须通过技术方法的创新,寻求新的维护手段和方法,在保障铁塔正常运行的同时,为更多功能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更好服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而这正是通信服务运维人的使命。

在渡过了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原有日常工作节奏被打乱的挑战之后,刘文冬和他带领的团队也在重新审视通信维护行业,未来,铁塔的快速兴建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也会有更多主体加入这一行业,由此也会给日常维护带来新的挑战。同时,第一代通信铁塔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也会对日常维护提出新的考验。这些不仅要求运营维护要创新技术方法,而且要在管理方面提供水平、效率,才能更好满足需求,应对市场竞争。

“总体而言,中国在铁塔运维方面的技术水平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我们与国际同行的沟通发现,随着中国基建狂魔在海外的发展,中国的铁塔维护同样在海外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目标就是用创新的技术拓展自身业务舞台,参与国际通信设施运维服务,打造中国通信运维服务的新名片。” 刘文冬最后说道。(文/李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